俱舍颂疏作业题
界品(第—卷)
1. 贾曾是怎样推崇俱舍的?
2. 为什么说俱舍不是小乘和单属有部的?
3. 试述三藏十二部经。
4. 玄奘法师之俱舍传承如何?
5. 贾曾对圆晖上人及其著述《俱舍颂疏》之评价如何?
6. 圆晖上人如何赞歎俱舍的?
7. 俱舍论与经律有什么关系?
8. 圆晖上人如何赞歎贾曾的?
9. 圆晖上人如何赞歎怀远律师?
10. 圆晖上人接受劝请造论后,自己如何想法?如何著疏?目的如何?
11. “末田乞地於龙宫”为什么要提此公案?
12. 云何尊者鞠多,道不继於三圣?
13. “诸部万途,津梁一揆”,试联系广论而发挥其义。
14. 试述佛典第四次结集详况(有条件参考《大唐西域记》)。
15. 述第四次结集之成果及影响。
16. 世亲造论之前后经过如何?
17. 造论大意有三,试一一述之?
18. 为什么要断烦恼?
19. 为什么俱舍论称聪明论?
20. 什么叫慧毒门?
21. 俱舍论为什么能发智者明慧?
22. 何谓雨众三德之谈米斋六句之说?
23. 何谓增上三学?
24. 试述三藏各有四意。
25. 试述造论七意。
26. 自相、共相的差别何在?
27. 有部三世法恒有,如何分别三世各异?
28. 於四说中,世亲菩萨如何评价?
29. 试述世亲菩萨俱舍论宗旨?
30. 俱舍论系何藏所摄?
31. 俱舍论新旧二译何以有处不同?
32. 何谓阿毗达磨?
33. 六离合释,一一释其义及举例说明之。
34. 无漏净慧名对,为什么又名对法?
35. 俱舍是什么意义?
36. 试述俱舍名为对法藏的几层意义?
37. 解释分别界品这品题。
38. 阐述俱舍八品之结构。
39. 何谓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40. 造论之端为什么一般都有皈敬序?
41. 俱舍论主之皈敬序,但称三德,为什么?
42. 何谓三德,指什么?且举出其体。
43. 染污无知、不染污无知具体差别详述之。
44. 试述二灭。
45. 真能利他出生死泥的靠什么?
46. 试述生死泥。
47. 什么叫如理师?
48. 对法有几种?一一述之。
49. 试述四慧,一一明确其内涵。
50. 试述下列法相名词之正确涵义。一胜义、二世俗、三对法、四胜义对法、五胜义法、六法相法、七自性对法、八资粮对法、九方便对法、十世俗对法。
51. 净慧之随行有几?一一说之。
52. 净慧随行,通摄五蕴,如何摄之?
53. “俱舍”主要包含那些内涵?
54. 对法藏名是如何安立的?
55. 为什么要说对法?
56. 谁最先说对法?
57. 所谓择法,简择什么法?
58. 云何有漏、无漏?
59. 有漏法有哪些?无漏法有哪些?
60. 试比较有漏、无漏与有为、无为的同异。
61. 虚空无为与虚空界有无差别?
62. 什么叫择灭?其体是何?
63. 什么叫非择灭?其体是何?
64. 试述於法得灭四句。
65. 试就法明二灭之宽狭。
66. 什么叫有为法?其体是何?
67. 有为法有多少异名?一一详述之。
68. 什么叫有漏法?其体是何?
69. 为什么叫“取蕴”?
70. “苦”指何义?
71. 何谓“世间”?
72. 试述有漏法异名。
73. 色蕴者何?
74. 何谓五根?
75. 色声香味触境,各有几种?一一举名述之。
76. 什么叫“能造触”“所造触”?
77. 无表色是什么?
78. 什么叫“乱心无心等”?
79. 什么叫“随流”?
80. 置“大种所造性”一句何义?
81. 何谓真四大?
82. 何谓假四大?
83. 色法以何为性?
84. 变碍名色,无表色无变碍,如何安立为色的?
85. 试述色蕴与处、界的配合。
86. 何谓受蕴,其体云何?
87. 何谓想蕴,其体云何?
88. 何为行蕴,其体云何?
89. 五蕴皆有为法,皆有造作迁流义,云何独行蕴得“行”名?
90. 试述受、想、行三蕴与处、界的关系。
91. 何谓识蕴,其体云何?
92. 试述识蕴与处、界的关系。
93. 何谓意界,与六识身有什么关系?
94. 十八界中,有谓该十二界、十七界或二十一界,试一一说明,并成立十八界不增不减。
95. 由一蕴、处、界,总摄一切法,如何摄?
96. 眼等各生二,究属何缘?
97. 蕴、处、界三,其义云何?
98. 试述五蕴各各之五门分别。
99. 外道执“我”,有几种意义?
100. 佛陀为什么对一切法作蕴、处、界三种法?
101. 受想心所,各立一蕴,何以故?
102. 蕴为什么不摄无为法?
103. 五蕴次第,是依据什么理由安立的?
104. 为什么说“故此五蕴,无增减失”?
105. “蕴息是无为,无为非蕴摄。处界息处是无为,亦可无为非处界”此例证在逻辑上是否恰当?
106. 处、界次第依何而定?
107. 云何十处皆色蕴摄,唯於一处立色处名?
十二处体皆是法,云何唯於一种立法处名?
108. 八万法蕴,以何为体?
109. 试述法蕴之量三种。
110. 经中十遍处、八胜处、六十二界,就此论中十二处、十八界如何相摄?
111. 何谓六界?
112. 识界为什么不包括一切识?
界品(第二卷)
1. 十八界中,几有见几无见?
2. 十八界中,几有对几无对?
3. 何谓有见、有对?
4. 有对有几种?对是何义?共有几种解释?
5. 试述境界,所缘之同异。
6. 试比较有部与经部各所说有对、无对之义?
7. 何谓善、恶、无记?
8. 十八界中,几善几不善几无记?
9. 十有色中,除色声二,余八是无记,为什么要除色声二界?
10. 善有几种?
11. 十八界中,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为什么?
12. 十八界中,几有漏?几无漏?
13. 十八界中,几有寻有伺?几无寻唯伺?几无寻无伺?
14. 寻、伺二法应入何品?述有寻有伺地四品法。
15. 为何经中说“五识无分别”?
16. 十八界中,几有执受?几无执受?几有所缘?几无所缘?
17. 何谓有所缘?有执受?
18. 十八界中,几大种性?几所造性?几可积集性?几非可积集性?
19. 十八界中,几能斫几所斫?几能烧几所烧?几能称几所称?
20. 试以五类分别十八界。
21. 何谓异熟生、所长养、等流性、有实事、一刹那?
22. 何谓得、成就?
23. 试以得分别“眼与眼识”四句。
24. 试以成就分别“眼与眼识”四句。
25. 十八界中,几内几外?
26. 何谓同分、彼同分?
27. 十八界中,几同分几彼同分?
28. 什么叫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
29. 十八界中於三断门如何摄?
30. 试述八十八使及一百零八烦恼。
31. “不染非六生,色定非见断”,试述其义。
32. 十八界中,几见?几非见?
33. 根见识见,结合自己思想,哪个合理,为什么?
34. 如何证明二眼俱时见色?
35. 六根取境为至不至?
36. 试述根境量大小。
37. 六识所依根何世摄?
38. 试述阿毗达磨答问法两种,各举例说明之。
39. 识起以根境二为缘,云何根名所依,境非所依?
40. 识所了别是色等六境,云何不名色等识,而名眼识等?
41. 试述身、根、识、境、依地同异。
42. 十八界中,哪些属於六识内几识所识?
43. 十八界中,几常几无常?
44. 十八界中,几根几非根?
根品第三卷
1. 根是何义?
2. 述有部二十二根望谁增上?
3. 述识见家(经部)二十二根增上义,比较二者之同异。
4. 述有宗根废立。
5. 述识见家根废立。
6. 述五受根之内涵。
7. 详述三无漏根。
8. 二十二根中,几有漏几无漏?
9. 二十二根中,几异熟几非异熟?
10. 二十二根中,几有异熟几无异熟?
11. 二十二根中,几善、几不善、几无记?
12. 述二十二根三界系门。
13. 述二十二根之三断门。
14. 述三界受生初得几异熟。
15. 述三界死位几根后灭?
16. 述“九得边二果”之内涵。
17. 述“七、八、九中二”之内涵。
18. 何谓“十一阿罗汉,依一容有说”?不还果中,能如是说否?
19. 成就何根,彼诸根中,几定成就?
20. 诸极少者,成就几根?
21. 诸极多者,成就几根?
根品第四、五卷
1. 述色法决定俱生。
2. 述四品同起。
3. 何谓大地法?其体是何?
4. 何谓大善地法?其法云何?
5. 述不放逸、勤;惭、愧;无瞋、不害之同异。
6. 何谓大烦恼地法?彼法是何?
7. 何谓大不善地法?彼法云何?
8. 何谓小烦恼地法?其法云何?
9. 释小烦恼地法十。
10. 欲界善心品中,有几心所决定俱生?
11. 欲界不善心品,有几心所决定俱生?
12. 欲界无记心品,有几心所决定俱生?
13. 上界心品,心所俱生云何?
14. 四大种当於何位尽灭无余,为什么?
15. 述无惭无愧之差别。
16. 述爱、敬之差别,且以四料拣说明之。
17. 云何爱、敬唯欲、色界有?
18. 述寻、伺之差别。
19. 述慢、憍之差别。
20. 心、心所於契经中有何名相,其义云何?
21. 何谓相应五义平等?
22. “心不相应行”之名相,如何解释?其体有几?依次第述其名。
23. 云何“得”、“非得”?
24. 得、非得之所依是何?
25. 依大毗婆沙,得有几种?所得法有几种?各举例说明之。
26. 何谓三类智边世俗智?
27. 何谓得修、习修?
28. 非得有几种?所不得法有几种?
29. 唐三藏法师於婆沙为什么要加一十六字?
30. 试述过去法之三世得及其中有法俱等几种得?
31. 试述现在法之三世得。
32. 试述未来法之三世得。
33. 试述得之三性差别。
34. 试述得之系不系门。
35. 试述得之三学门差别
36. 试述得之三断门差别。
37. 试述“三世法各三”之差别相。
38. 试述非得三性门。
39. 试述非得三世门。
40. 试述非得界系门。
41. 试述非得通不通无漏,为什么?
42. 试述非得如何舍?
43. 云何名异生性,此如何舍?
44. 同分者何?
45. 同分有几种?
46. 云何有情同分、法同分?述其关系。
47. “无想”是何?
48. 无想处没,必生欲界,生何趣?为什么?
49. 何谓无想定?
50. 无想定依何地修?其修定作意是何?
51. 述无想定三性门及报时。
52. 云何修无想定必非圣者?
53. 述修无想定之得种种差别。
54. 云何灭尽定?
55. 灭尽定依何地修?其修定作意是何?
56. 述灭尽定三性门及受报时。
57. 明灭尽定修人,及如何得?
58. 云何加行得、离染得?
59. 成佛时如何得灭尽定?
60. 西方师如何说?有部如何遮?
61. 试述二定复有同异。
62. 以何教理证明二定色界能起?
63. 云何灭尽定初起必在人中?
为什么二定安名为无想定、灭受想定?
64. 命根是何?
65. 何谓四相?
66. 经说三有为之有为相,论说有为四相,是否有矛盾?
67. 第三师说住异二相合说,为什么?
68. 生等四相,亦有为法,应更别有生等四相,是否有无穷失?
69. 何谓有为?
70. 云何称生住异灭?
71. 经云三有为之有为相,重说有为表何义?
72. 生能生法,未来一切法,何不顿生?
73. 何谓名、句、文及身?各举例说明之。
74. 试述名等之诸门分别。
75. 试述同分之诸门分别。
76. 试述得、非得诸门分别。
77. 试述相之诸门分别。
根品(第六、七卷)
1. 因有几种?各述其名。
2. 何谓能作因?其体是何?
3. 何谓俱有因?其体是何?颂说有几类?
4. 何等名为心随转法?
5. 云何名为心随转?
6. 是俱有法皆俱有因耶?举例说明之。
7. 何谓同类因?
8. 解释“自部地前生”一句之详细内涵。
9. 详释“道辗转九地,唯等胜为果”。
10. 云何无漏道九地相望,皆互为同类因?
11. 试就⑴法,⑵道,⑶根,具体说明等胜为果。
12. 何谓“加行生”?说明其等胜因果关系。
13. 试述生得善、染污法、同类因与彼果之关系。
14. 何谓无覆无记?其体有几?各与几法为因?
15. 何谓相应因?颂中“同依”表示何义?
16. 述相应因与俱有因之同异。
17. 六因之次第云何安立?
18. 何谓遍行因?
19. 何谓异熟因?
20. 六因三世摄云何?
21. 果体有几?并述其名。
22. “无为无因果”“无为非因果”内涵各如何?
23. 详述无为法是因无果,是果无因之全部内涵。
24. 六因各得何果?
25. 何谓增上果、士用果?
26. 述五果各具何相?
27. 何谓取果、与果?
28. 述六因中,何位何因取果、与果。
29. 试述取果与果四句。
30. 试述何法,几因所生?
31. 缘有几种?各述其名义及体。
32. 何以等无间缘唯心心所法?
33. 述四缘於何位法而起作用?
34. 述法从缘生。
35. 详细说明“非天次等故”之内涵。
36. 述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
37. 前?:“无有一法,唯一因生”,后?:“为大唯一因”,有无矛盾?
38. 何谓十二心?
39. 试述十二心相生。
40. 云何“十二为二十”?
41. 十二心中何心现前,几心可得?且述其所以。
42. 论主引杂心师颂,明得心多少,与本论相互对比述之。
43. 论主对杂心师说,如何评论?
世间品(卷八至十二)
1. 三界是何?其中处别有几?
2. 五趣云何?试比较界趣体之宽窄。
3. 试述七识住。
4. 试述九有情居。
5. 云何名“识住”?
6. 试比较七识住、九有情居之异同。
7. 云何四识住?为什么“唯自地”?
8. 比较七识住、四识住体之宽狭,及其四句分别。
9. 说有四生,何等为四?何处有何?各举例说明之。
10. 后身菩萨为何不示现化生而受胎生?
11. 何谓中有?何故中有不名生?
12. 有部、经部、大众部对中有的看法有何不同?
13. 论主如何以因明论证中有?大众部如何救?
14. 论主如何破大众部救?试详述之。
15. 论主如何引教证有中有?
16. 大众部如何释中般?论主如何破之?
17. 试述中有形状及身量。
18. 菩萨入胎与摩耶夫人梦白象来入右胁,其间如何通释?
19. 详述讫栗枳王十梦及其兆征。
20. 欲界中有为什么无衣?
21. 试述中有眼等九门。
22. 世俗所传中有现象与经论所说,比较其同异。
23. 试述欲界中有,胎卵生结生概况。
24. 试述湿化二生受生概况。
25. 试述中有受生形状。
26. 一切中有是否皆是倒心入胎?
27. 入胎可分几种?一一述之。
28. 试述轮王二佛入胎之不同,何故?
29. 数论胜论外道云何难佛教中有受生之说?
30. 佛家如何答外道难?
31. 何谓法假?
32. 既无实我,蕴又是刹那灭,云何从此转趣余世?
33. 试述“由引次第增”之内涵。
34. 生死有无初始,为什么?
35. 试述三际十二支缘起。
36. 云何二分缘起?试比较二者同异。
37. 十二支试一一述其要。
38. 云何刹那缘起?试举例以说明。
39. 缘起支差别有几?试比较其同异。
40. 有部认为世尊说缘起依何者而说?
41. 契经何故於缘起支唯说有情?
42. 十二支缘起云何略摄以三二为性?
43. 云何“有支理唯此”,生死既无始无终,又无无穷失?
44. 试细释经文“如是纯大苦蕴集”。
45. 缘起缘已生有何差别?
46. 何谓无明?是否“体非明”或“明无”?
47. 云何广证无明有体?
48. 为什么受等四蕴称之为名?
49. 云何六触?
50. 云何二触?
51. 云何八触?
52. 云何六受?试以身心配之,又“身”字何义?
53. 触受二心所之生起,有、经二部有何不同观点?
54. 何谓意近行?意近行有几?此复从何而开出?
55. 意近行属身受,抑属心受,为什么?
56. 欲界系意近行有几?彼缘欲、色、无色界复各有几?
57. 色界系意近行有几?彼缘欲、色、无色界复各有几?
58. 无色界系意近行有几?彼缘欲、色、无色界复各有几?
59. 此十八意近行属有漏、无漏?
60. 何谓三十六师句?
61. 试以外喻显惑、业、果各别功能。
62. 四有是何?试以三性门细释之。
63. 四有在三界中,何界有几?
64. 论说有情生,具体所讲内涵有哪些?
65. 有情由何而住?
66. 食有几种?
67. 段食有几种?具体指哪些?
68. 何以色尘非食?
69. 试述四食得名及其各自以何为相?
70. 四食有漏无漏?
71. 四食几界所摄?
72. 中有共有几名?各述其义。
73. 试释“有坏自体起,有坏世间生”
74. 试述起结、生结,已断、未断四句。
75. 诸有漏法,皆资长有,云何世尊,说食唯四?
76. 试述“是段非食”四句。
77. 试仿段食四句,述触食、思食、识食各四句。
79. 论说六位唯与意识相应,何等六位?云何唯与意识相应?
80. 死生云何唯舍受相应?
81. 云何“定”无死生?
82. 云何“无心”无死生?
83. 入涅槃心云何?
84. 试述五趣众生及阿罗汉,最后意识灭处。
85. 何谓“末摩”?云何“断末摩水等”?
86. 云何断末摩非地大?
87. 试述天人小五衰相。
88. 试述天人大五衰相。
89. 有情有三聚,何谓三聚?
90. 不定聚有情,於修行时,最应注意何事?
91. 试述三轮安立。
92. 何谓九山?
93. 试明八海。
94. 何谓八功德水?
95. 试述四大洲形量及其对人之关系。
96. 何谓金刚座?为什么成佛必须在金刚座?
97. 大雪山及香醉山在何处?
98. 何谓无热恼池?在何处?
99. 南瞻部洲以何立名?
100. 试述八大地狱之处所及所受苦。
101. 述十六游增所受诸苦,何故名增?
102. 试述八寒地狱之处所及受苦状。
103. 述饿鬼、畜生之本处及其概况。
104. 述日、月之量及余义。
105. 述昼夜增减之说二种。
106. 述四天王天器概况。
107. 述三十三天之名来由及其器概况。
108. 何谓地居天、空居天?何界有几?
109. 六天行婬於修行有何关联?
110. 天男天女云何而生?
111. 诸天初生,身量云何?
112. 云何欲生、乐生?各有几种、几处?
113. 诸天上下相去其量云何?
114. 於下天处生,昇见上否?
115. 何谓小、中、大千世界?
116. 试述人天身量差别。
117. 云何善趣寿量?
118. 云何大半为劫,大全为劫?
119. 试述恶趣寿量,对行人有何启发作用?
120. 诸处寿量,有无中夭?
121. 试述三极少量。
122. 试依时空之极少量,安立年月及踰繕那等。
123. 劫有几种?各述其详。
124. 试述成住坏空。
125. 何谓三劫无数?试述其具体数字。
127. 上士自苦他安乐,是否可信?
128. 诸佛、独觉何时出现世间?何故?
129. 试述三乘修行极疾、极迟须经几时?
130. 轮王出现在何时?为什么?
131. 轮王有几种?各具威德如何?
132. 何谓轮王七宝?
133. 轮王有何相?与佛有何不同?
134. 试述劫初以来人类的演变。
135. 述小三灾何时、如何出现?
136. 何谓“聚集、白骨、运筹”?各有几种?
137. 佛教中有无对治小三灾之方法?
138. 述小三灾之期限。
139. 东西北洲有无小三灾?
140. 何谓大三灾?以何为顶?
141. 述大三灾之内因。
142. 第四静虑,有无外灾?何故?
143. 第四静虑器界常否?
144. 三灾之次第云何?何以故?
145. 总计灾有多少?为什么?
业品(卷十三至十八)
1. 何谓业?此有几种?
2. 有情世间及器世间差别之因何在?
3. 什么叫“先觉因”?
4. 业之体是何?
5. 释身业、语业、意业三名词。
6. 有部计身表业以何为体?
7. 正量部计身表业以何为体?有部如何破?
8. 何谓刹那灭?
9. 云何以“尽故”为因,证一切有为法皆刹那灭?
10. 云何“灭不待因”?
11. 经部破形色非实有,试述其事证、理证。
12. 经部宗如何安立三业?
13. 经部宗如何解释二业?
14. 有部语业以何为体?
15. 经部宗说无表是什么?有无实体?为什么?
16. 有部证有无表,依据有几?
17. 云何说三色证?
18. 云何说无漏色证?
19. 云何福增长证?
20. 云何非作成业证?
21. 云何法处色证?
22. 云何八道支证?
23. 云何别解脱戒证?
24. 云何戒为堤塘证?
25. 经部如何会通有部之八证?
26. 述经部思种之义。
27. 何谓有依七福业事?
28. 何谓无依福?
29. 述经部种子涵义:熏习、微细、相续、转变、差别。
30. 试述经部色心持种之理由。
31. 无表色之能造大种与表色所依是否同一?
32. 无表与大为同时否?
33. 解释所依、依,何谓转因、随转因?
34. 何地身语业,何地大种所造?
35. 试述表无表五类分别。
36. 试述表无表所依大种诸类分别。
37. 试述表无表业三性分别。
38. 何故无表不通无记?
39. 试将表无表及意思之性、界、地分别列表以说明之。
40. 为什么“表唯有伺二,欲无有覆表”?
41. 试说明四种善。
42. 试说明四种不善。
43. 试说明无记有几种?
44. 为什么无记中无有相应、等起?
45. 等起有几种?
46. 论主如何解说契经中由邪见故而起邪语等?
47. 试述转与随转之四料简。
48. 述转与随转三性之不同
49. 解释“牟尼善必同,无记随或善”。
50. 无表有几?何谓律仪等三?
51. 律仪差别有几?
52. 初律仪相差别云何?实体有几?
53. 比丘戒的基础,应先受什么戒,方能受具戒?
54. 比丘身具有几种律仪?有何不同?
55. 云何安立苾芻等四种律仪?
56. 别解脱律仪有何异名?各解释之。
57. 分别“别解脱”与“别解脱律仪”、“业”与“业道”之差别。
58. 谁成就何律仪?
59. 外道也有不杀等戒,与别解脱戒有无不同?
60. 何谓随心转?
61. 何谓断律仪?
62. 何谓自性断、缘缚断?
63. 解释“得静虑”“得圣”之内涵。
64. 试述静虑律仪与断律仪四句。
65. 试述道生律仪与断律仪四句。
66. 何谓意律仪、根律仪?其自性为何?
67. 谁成就何无表,齐何时分?
68. 住中律仪云何?述其成就之时分。
69. 住律不律仪,亦有成恶善无表否?设有,为经几时?
70. 成就表业,三世成就云何?
71. 试述恶戒异名。
72. 试述成表及无表四句。
73. 解释名句:“舍未生表圣”,“经生圣”,“未经生圣人”
74. 三种律仪,由何而得?
75. 毗婆沙师说有十种得具戒法,一一说明之。
76. 别解脱戒,戒时边际云何?
77. 依何边际,得不律仪?
78. 近住律仪,云何而受?
79. “近往”何义?又有何异名?
80. 何缘受近住戒必具八支?
81. 关於“八关斋戒”这名词,试详细解释之,并述有部与经部的不同观点。
82. 受近住戒是否必须先受近事五戒?
83. 关於近事一名词,有部与经部有何不同解释?
84. 有部的主张有什么依据?
85. 经说近事四种,能学一分等,有部如何会通?
86. 一切律仪,依何缘得上中下品?
88. 世亲论主对有部的说法、看法如何?
89. 皈依是何义?
90. 云何皈依普於一切受律仪处为方便门?
91. 云何诸律仪中,唯於近事戒中制离欲邪行?
92. 受近事律仪者,后时娶妻,犯近事戒否?为什么?
93. 近事戒中,何缘但制离虚诳语,非离间语等?
94. 何缘於五戒中,於诸遮罪中,唯遮饮酒?
95. 别解脱与静虑、无漏二律仪得戒有何不同?
96. 何谓一切?何谓现?何谓二?
97. 解释“有情处”?
98. 试述得别解脱与余二律仪之四句。
99. 世亲论主於此节文有何看法?
100. 试述得律仪之一切、支、因,与得不律仪有何不同?
101. 得不律仪,经部与有部,有何不同?
102. 何谓不律仪?具体指何?
103. 得不律仪由何方便?
104. 得处中律仪由何方便?
105. 云何舍别解脱律仪?
106. 关於犯重,有部与经部观点有无不同?
107. 经部引律,明哪四种苾芻?说明什么问题?
108. 有部引经,明哪四种沙门?又说明什么问题?
109. 世亲论主对各部看法如何?
110. 云何舍静虑律仪?
111. 云何舍道生律仪?
112. 何谓易地舍?当地舍?具体指什么?
113. 云何少分殊胜善根?云何不说全分?
114. 云何舍恶戒?
115. 云何舍处中无表?
116. 云何舍欲非色善?
117. 云何舍诸非色染?
118. 善恶律仪,何有情有?
119. 云何三性业?
120. 云何福等三业?
121. 颂?:“上界善不动”,世尊说下三定皆名有动,云何通?
122. 欲界中业,云何有动?
123. 何谓三受业?
124. 顺乐受业等,所感果是否唯受果?若不尔,云何?顺乐受等?
125. 云何无色界无前二律仪?无漏戒,无色界无色云何而有?
126. 顺非二受业,祇有第四禅以上有否?何处还有?
127. 证明中间禅有顺非二受异熟果。
128. 证明欲界有顺非二受异熟果。
129. 业是善恶,受果无记,二体既殊,云何顺乐受等?
130. 颂?:“顺受总有五”,哪五种?试详述之。
131. 试述四业。
132. 试述五业。
133. 试述八业四句。
134. 於四、五、八种业中,论主评取何家?
135. 云何四业容俱作?
136. 云何引同分业唯三?
137. 诸趣诸界能造几业?有何例外?
138. 何谓“坚”?
139. 坚之异生,云何於离染地,不造生业?
140. 坚之圣者,云何於离染地,不造生后?
141. 细释“并欲有顶退”一句内涵。
142. 中有能造业否?能造几种业?
143. 中有所造定业,云何皆顺现受摄?
144. 为什么不说有顺中有受业?
145. 哪些业受果必定?
146. 哪些业受现法果?
147. 哪些业即受果?
148. 何业唯感心受?何业唯感身受?为什么?
149. 有情心狂,何识何因何处?
150. 何谓曲秽浊业?
151. 何谓黑黑等四业?试述其立名之所以。
152. 无漏业名非白,有何密意?
153. 无漏业如何断尽前三种业?
154. 何谓自性断、缘缚断?
155. 为什么欲界杂业及四静虑白业要第九无间道断?试各述其具体。
156. 黑业杂业还有哪些说法?为什么这样说?
157. 何谓三牟尼?“牟尼”何义?
158. 为什么意业非牟尼?
159. 云何唯於无学立三牟尼?
160. 何谓三清净?“清净”何意?
161. 何谓三妙行、三恶行?
162. 什么叫三业道?其体是何?
163. 意业道中意业是否业道?为什么?
164. 恶七业道中,表无表业之有无云何?
165. 善七业道中,表无表业之有无云何?
166. 定生律仪中,表无表业之有无云何?
167. 加行、后起表无表之有无如前根本耶?
168. 云何意三业道无加行、后起?有无不同说法?
169. 云何十恶业道加行从三根起?
170. 十善业道加行、根本、后起云何皆三善根起?
171. 意三业道与三根有无异同?
172. 十业道中,何根究竟何种业道?
173. 诸恶业道,於何处起行?
174. 云何邪见於名色处起?
175. 杀己非业道,有无此例?
176. 他杀成业道,试举各种例,完整说明之。
177. 杀生具几缘方成业道,一一述之。
178. 不与取具几缘方成业道,一一述之。
179. 有部如何解释“成杀”?
180. 如何理解“杀者,但杀未来”。
181. 欲邪行有几种成犯?
182. 虚诳语具几缘成业道,一一述之。
183. 何谓虚妄语?以经说十六种释之。
184. 试述见闻觉知涵义,用有部释。
1.《阿毗达磨俱舍论》论名的涵义 阿毗汉译为对,...
《俱舍》的品目 世亲论师是犍陀罗国人,到迦湿弥...
自古以来,佛教学派繁多,但总不出于大、小二乘...
佛教起源印度,那里潮湿闷热的环境令人难以支持...
《俱舍论》与俱舍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三 方之...
俱舍论略史及纲要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
略谈《俱舍论》四念处与道次第的关系 虽然,四念...
今天我们把序文讲一下。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俱舍论》与俱舍师 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三 方之...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
《俱舍论》云:由田意殊胜,及定召异熟,得永离...
今天我们把序文讲一下。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1.《阿毗达磨俱舍论》论名的涵义 阿毗汉译为对,...
《阿毗达磨俱舍论》是释迦佛亲自授记、摄受眷属...
佛教起源印度,那里潮湿闷热的环境令人难以支持...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
俱舍宗简介:《俱舍论》与俱舍师(方之) 《俱舍论》...
《俱舍论》与俱舍师中国佛教史话之四十三 方之...
佛教典籍简介:《俱舍论》 《俱舍论》 《俱舍论》...
业与戒《俱舍论》中戒学的形而上学讨论 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