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以前发表的净慧法师浅释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根据录音整理。经净慧法师认证,重新核对校勘,不影响浅释内容原义。如果前后有文字不符时,以此为准。
敬请诸位法友同仁涵谅。
特此说明!
智慈愧拜
佛历二五五三年八月
西历二零零九年十月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一句口头禅,四字洪名结法缘。听经闻法是一种因缘,这种因缘就像大家见面,是一种缘分。过去生中我们曾经是朋友,结过善缘;所以,才有今天共同听经闻法。如果结恶缘,不能以这种因缘相聚。这是我今生第一次公开讲法。缘起是在座两位修行人要去南方住茅棚,再三请法;我不得不应请讲法。讲此经是随机选定的,希望诸位起欢喜心。同时,我不需要诸位一文钱供养。
我讲法的原则;一是,佛愿将法体之肉供众生果腹,我愿将心滴之血供众生饮浆;二是,我们到一起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三是,如语者、实语者。别人讲法,讲理悟、讲体悟,我还讲证悟;就是证到哪里,说哪里话。凡是我讲的都是自己走过的路,而且把佛经和修证过程结合起来,我不讲别人怎么说的。请诸位认证一下,看我所讲和实际修道是否相符。
我是什么人不重要,能不能把佛法的真实义理讲出来才重要。如果讲出来了,诸位听了觉得好,可以随便听、随便问。我欢迎诸位提问,把我问倒。我学佛二十六年,见过很多修行人,到现在还没有一人能在证悟上把我问倒。这不是骄慢,而是激励诸位超过我。
有的法师讲法很好,但是知见不一样。在座修学净土的比较多,讲静坐都熟悉。有的法师讲,静坐就是消除自己的散乱心;还应为调整身心。《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说,修行人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非常重要。静坐时,根尘不偶,因缘不立;远离烦恼,一心念佛。眼耳鼻舌身意用静坐念佛来都摄。这样才能静下来,修行身心。佛住世时,十人修行,十人得度;像法时代,百人修行,十人得度。为什么?不去静坐念佛,都修塔造庙,修功德去了。
有人问,一本经书,一句佛号,四字洪名,不用静坐,能往生吗?能往生。在佛法末时后五百岁可以往生;现在世肯定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到哪不一定。为什么?神识没得到净化,充满业力,中阴身没得到解脱,无明一点没破,能往生到哪儿去?如果我说谬了,我堕拔舌地狱。所谓“带业往生”,是业报剩的非常少,微微寥寥,一百的罪业,了去九十九,还剩一点,可以带业往生。否则,什么时候了去罪业,还完欠账,才有资格谈往生。我再跟诸位讲,未圆满不来果位的情况下,不可能往生。菩萨是怎么修证的?由一果罗汉、二果罗汉进入三果罗汉圆满后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往生极乐世界或兜率内院;属于带业往生。否则,继续修行证四果罗汉。发菩提心的四果罗汉为大阿罗汉,也可以往生佛净土;属于无业往生。不发菩提心的四果罗汉为钝根阿罗汉,去享天福,请八万四千大劫的长假,还要堕落。三果以下的罗汉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如读小学,没读高中、大学就想读研究生一样,不可能。所以,修行人必须从当下开始,静坐念佛,六字洪名,净念相继,必然往生。末法时代的众生,一本经书、一句佛号,万人修道,一人得度。修行人不讲其他法师讲得对错,只讲证悟不同,知见不同;如吃鲜桃,没吃到就不知滋味如何,说不出真实的义理。
我再讲一下,极乐世界是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我可以准确地告诉诸位,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佛经上说玛瑙、金银、七宝池、八功德水、莲花化生,这些都是物质的。今生的肉体也是物质的,是神识业报感召来的。佛的愿力是救度沉轮众生,愿力所成就不同星球,就是娑婆世界。业报感召到这个国土,好了就感召到另外一个星球,或天人身,或极乐世界等。极乐世界的菩萨是变异生死,不受轮回;人的神识受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神识轮回,不是肉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是神识往生,不是肉体往生,肉体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是实有物质世界,不是虚无精神世界。极乐世界在银河系的西方,中间隔着很多佛国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
娑婆世界好不好?我们智慧不开,不能到报身卢舍那佛的佛国土那里去,报身佛的佛国土和极乐世界无二无别,包括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只是我们见不到娑婆世界清净的一面。《妙法莲华经》中【地下涌出品】,涌出满三千大千世界的菩萨,这些菩萨都是报身佛周围的菩萨。所以,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一样都有净土,佛经上说的一点都不差。佛经上说的极乐世界是三辈九品,不同品位菩萨所居,就如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名称一样,极乐世界是一个总称。阿弥陀佛化身在这个极乐世界,其报身在安养世界。在极乐世界修到上品上生,再化生出来是十地菩萨,这些十地菩萨围绕在阿弥陀佛的报身周围。
现在佛是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等,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过去佛,那么现在世界有没有佛?有。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还在,法还在,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之中,法性身包含娑婆世界。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的?如果有修证的人,不用证得其它果位,当证得定境时,会立即感到和宇宙相通,自己的心和佛的法性接上流,会感到娑婆世界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有证悟的人,就不会这么问。我二十年前就证得了,开始心量像房子那么大,接着像地球那么大,然后就无穷大。我们在佛的法性身之中,山河大地无处不是佛法,处处都是般若。但是,有很多龙、神主持各种事物,还有诸天王主宰各自的星球,不同星球法不同而已。地球太阳东升西落,包括一个苹果都是法,有主树神主持的结果。有人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我告诉诸位,现在的佛法和佛住世时的法一样,只是人没去修、没去行,身口意受外部环境牵引,五蕴炽盛,才感觉是末法。佛法还是正法时代的佛法,若依法修道,现在和佛住世一模一样,这就是正法久住。修行人必须知道实相;谁若老老实实静坐修行一百天,就会感应到。对修行人来讲,用时间修道;时间最重要,花钱买不着。修行人要念滋在滋,不论在家、出家,做好份内的事,对得起工钱或供养,再利用时间静坐念佛,抓紧时间修行。修行重要,修行靠身体,用身体去争取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证出世间常乐我净。
有的人念阿弥陀佛没几天,一见药师佛好,就改念药师佛,用攀缘心念佛,不知实相。实相是,佛佛平等,界界相同。阿弥陀佛在药师佛那里是护法,药师佛在极乐世界也是护法,佛佛互为护法,不存在相,不存在谁大谁小等。要破相、离相念佛。往生药师佛佛国土的有两种人;一是,报身愿求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的修行人。二是,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成就法性身的菩萨。后一种很难往生东方药师佛佛国土;其报身必须先到极乐世界去成就,化身必须到兜率内院去成就。
这部经典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要感谢这位法师。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禅宗开悟之经,学密、学净之人称这部经为破相之经。金刚是一种比喻;般若即智慧;金刚般若比喻无形的智慧坚不可摧;波罗蜜是智慧的彼岸。诸位可能不信,无形智慧怎么破坏不了呢?人身上最硬的地方是骨头,骨头听神经的,神经受意识支配,意识是无形的。谁能把意识拿出来?意识让人向东人就向东,让人向西人就向西。所以,无形的智慧最坚硬,破一切相。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智慧转化,才可称智慧的彼岸。诸佛具足大智慧,倒驾慈航的佛位菩萨也具足大智慧,普通的修行人不具足大智慧。此经经名了义,经义究竟,六祖大师听一遍就开悟了。
此经是大乘经典,请法的是须菩提。须菩提虽现声闻像,已发菩提心,是新发意菩萨。新发意菩萨和阿罗汉有什么区别?发心不一样,功德不一样。发菩提心的阿罗汉为大阿罗汉,为新发意菩萨,可出三界;未发菩提心的阿罗汉为钝根阿罗汉,不能出三界。菩萨和阿罗汉的区别更大,品位前菩萨成就须一大阿僧祇劫,从品位菩萨至成佛须二大阿僧祇劫。但是,启修就有成就的那一天,三大阿僧祇劫毕竟还是有限的时间;若不修行,时间无始无终,轮回永无停止。菩萨遍布这个世界,现不同身、不同像,法化有缘人;遵佛旨,该现世时现世,不该现世时不现世。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经开头是“如是我闻”,结尾多是“依教奉行”。一些人只记住如是我闻,忘了依教奉行;只知守戒,不知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持戒。佛制戒律,就如世间的法律一样,是修行人身心行作的底线。一个守法的人不会去做违法的事,没有骗人、害人的心,法律对他还有用吗?没用了。守戒不是被动的不杀生、不饮酒、不偷盗等,戒律是最低的标准。好好修行、静坐念佛,心里不用总想守戒,行上持戒就可以了。佛住世时,修行人多是托钵乞食,住山洞、树下,一日一食,过午不食,行头陀行。乞食就是破相,不生骄慢心;让众生种福田,把众生当父母想。佛住世,弟子都不生骄慢之心,我们有没有骄慢心呢?现在修行人有福,有的出家人一日三餐,满面红光。有的出家人轻视在家人,只记住让众生种福田;也有在家人轻视出家人,为厌世而出家。出家、在家,只是相不同,承传佛法因缘中;在弘传佛法上是一,不是二。一时、地点、听众这里略去不讲。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有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须菩提向佛请法,这位须菩提长老现声闻像,实是新发意菩萨。发菩提心的修行人,如何能保持住、不退转、其心坚固呢?
保持所发菩提心不退转很难,首见利己差别念,再付代价无报还。舍利弗发菩提心,常保持不住。这就是品位前菩萨须一大阿僧祇劫的根本。原因是降伏不住其心,顺逆多起妄心,淡化所发真心。尽管这么难,但在行上退转,道不退转;心退转,性不退转。没有一位新发意菩萨从菩提道中退出,都在魔难中成就。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告须菩提说,应如是降伏其心。保持心不生妄念、保持清净愿心,让三界所有众生都证入佛道,远离诸有。
众生分胎、卵、湿、化,有色与无色,有想与无想等。这些众生充满世间,贪著诸有,迷恋触乐,受生六道,无有出期。菩萨由于听闻佛法,累世修行,是众生的榜样,菩萨不但要出离,而且要带领众生出离。有了菩提愿心,其力坚固,才能破除各种魔障。新发意菩萨已知世间诸有无常,出世间有道可成,入世间有众生可度。同时,不为成道而成道,不为度众生而度众生,成道与度众生都是因缘的事。因为众生不是人度,是佛、法、愿、缘度众生;不为佛度众生,是为报佛恩,度脱自己的父母。众生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
有人问,发菩提心有那么难吗?有一位居士见其母身体不好,劝她静坐念佛,恢复健康,心情愉快。家人却不理解,纷纷指责,不给老人买肉吃都已经不孝了,还劝信佛?多苦啊。这位居士在众亲属的指责下,长时间痛哭,百嘴莫辩。让父母念佛是好事,怎么都不理解呢?还得像做了坏事一样,向亲友道歉。这还没像舍利弗那样,挖了左眼要右眼呢。发菩提心就这么难,想保持住就难上加难。遇到困难时,发菩提心的人,在行上暂时不做了,是行退;心里想,这样的事先放一放吧,是心退;但是菩提道、菩提性不退。从新发意菩萨至成佛,广度无量众生。因为菩萨能以佛法化度众生,成佛有佛国土接引众生,让有缘众生得以化度,才能度脱无量无边众生。而发菩提心、行菩提道的菩萨,又无众生可度。众生的像是无常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真常的。佛度众生,度的是众生的佛性,不是众生的身像,这是度众生的实质。若不明白这个实质,就是“我度众生、人度众生”,“有众生”、“有我”,“度众生的身命”,这就是佛说的有四相。四相是无常相,人身之我不是真我,常住佛性才是真我,是心现假像示现世间,接引的是人常住自性和众生所有佛性,不是众生的身命。如果心中有四相者,没有明心见性,不知佛法真谛,不能成为菩萨,其心不能称菩提心,其行不能称菩萨行。根源在于自心未脱离诸有,未挣脱魔纲,未证得解脱。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佛告须菩提说,菩萨所行之事,虽在世间,随顺世间法则,应无所执著而行布施。
布施分法布施、财布施,法布施的功德大于财布施。法布施是供养众生之慧命,使其慧命增长;财布施是供养众生身命,使其身命增长。菩萨行人的财布施是为法布施服务,让众生得到财布施后,心生欢喜,能接受法布施。这样的布施不贪求众生的财物回报,不执著众生的音声赞叹,以无欲无求之心或报恩之心布施;既报佛恩,又报众生恩,这才是无所执著而行布施。
法布施和财布施实际不离身命财的代价,不是口上说的、心里想的,而是要实打实去行做的。布施是菩萨六度万行之首,平常人做不到,偈云,日夜忙碌只为钱,财宝富贵人人贪。谁肯将钱送别人,无求布施难上难。人修布施为圆满,内财外财一起捐。一切的一一一切,无有休止穷极限。菩萨这种无欲、无求、无相、无受的布施,功德不可称量、不可思议,已得佛寿命财增长。而著相布施、有欲有求布施,其功德被有所限,为有限福德。有限福德要在诸有世界得到回报,在众生境界是好事;在菩萨境界,是可怕的事。一是,耽误不起时间;二是,受轮回之苦。诸有在因果律中,无著才能摆脱因果律。众生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怀疑天下会有这样的人吗?会做这样的事吗?而菩萨行人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再正常不过。有人执著听法是为众生而听;我讲,听法是在为自己而听,众生在哪里,只有自利才能利众生,自己无利,何利众生。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告须菩提说,想一想,能以色身见佛吗?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色身见佛。为什么呢?真佛离色相,无相是真佛;离相无著色,见性乃真佛。众生非众生,身相非身相;众生著身相,身相是众生。
佛说,一切色相都是无常虚妄相,若能破无常虚妄相,证知佛性真常,才能见佛真身。
这里须菩提与佛都以肉身面对面,相互身见,怎么会说“不能以身相见佛”呢?这个世界就是生灭法则,有生就有死,有诞生就有涅槃,佛也不违背这个法则。试想,当初须菩提和佛见面,现在还能见面否?身相见不到了。佛的真身,我们色身见不到。当人有证悟时,心一定见得到。佛还要亲自加持,但不是人的色身见,而是人的心识见。众生的肉身无时不处于生灭之中,将来都得扔在这个世界。劫尽时,地球都要化作一道流星,消失在宇宙之中;又依佛愿力,重新化现,生灭无常。
人身充满业报,神识充满业力。佛的真身是纯净的,性无染污,智慧无碍。智慧无碍是证得的,不是想出来的。世人聪明,什么都懂,这不是智慧。智慧不是用思维想问题,用眼睛见问题,用耳朵听问题,而是人心空诸相问题。于定空三昧中,即能观察世与出世诸法空相,又能观察世与出世诸法实相,才是智慧。世间空相为无有挂碍,出世间空相为我性真空;世间实相为相有想有,出世间实相是空有妙有。智慧是谁修谁得,不修免谈。修行若不从静坐念佛修起,天天喊修行,仍然是在说佛法,没有开始;只有开始静坐念佛,才是开始修行。色身包括思维,是虚妄不实的,本身就是生灭法。
怎样理解诸相非相?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色相。存在即有相有,见闻觉知;又有想有,非有非无。以色相存在是诸法实相的一个方面,无色相存在是诸法实相的另一个方面。有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用诸法空相否定诸法实相,或用诸法实相否定诸法空相;二者既可合二为一,又可一分为二。有人问,《心经》中说诸法空相,那什么是诸法实相呢?我告诉诸位,定中观察的色相是诸法空相;没有入定的人,不能观察到诸法空相。人挨打知道疼是实相,有病吃药也是实相,吃饭喝水等也是实相;空气、电波、光能被人觉知等,这都是世间的诸法实相。还有,六道众生的识体,既不能被见闻觉知,又可以被见闻觉知;这也是世间的诸法实相。在世间,若说诸法空相,能让太阳倒转吗?偈云,幻想成真是科学,世间万态可改变。自然法则有宰主,诸法实相不能偏。现代文明有史前,盛极一时无常现。央劫循环无终始,诸法空性人不见。非相就是诸法空性,从理性上讲,物体是无常的,比如塑料瓶,喝完水扔掉,回收后又把它变成原料。从空性上讲,定境现前,一念不起,心和佛的法性身接上流,这个世界的星尘物色都不见,只感觉到自心没有边际,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凡夫只知诸法空理,不知诸法空相。能入深禅次定的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才谈得上诸法空相。
心中自有佛性,“吾心即佛”是世间说,诸相非相时才了见佛性。首先,觉知的是佛的法性身;然后,观察宇宙人生真相,知见觉十方诸佛与菩萨是真实存在;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定中观察,就如人见人这样真实。修行人的证悟是真实的,同样是肉体,凡夫是业报之身,生老病死,在八苦之中缠绕;圣人的肉体每时每刻处在极乐状态,法喜充满,没有烦恼,见山河大地都是佛法,万物都在说法,佛像都在表法。所以,圣人的肉体才是世间净土,时刻处在常乐我净状态。用人的思维想一千年、一万年也想不出来是什么状态。只有修行证得时,才知是什么状态,“独一乐自享”,别人无法理解。佛教不是宗教,把佛教误为宗教太渺小;世间的万态包括科技发展,只见到佛法的末梢,未见到佛法的本源。要回过身来见,主山、主地、主海、主树、主空、主夜、主昼等神,都在起作用;人让桃子长在玉米杆上不可能,这是两种神分管的。说到诸法空相,净土宗有一公案,有一人特别傻或心眼不太多,在那站着念佛就“走了”,有没有这样人?有,但是,几万个修行人中有一个,那是特例。什么是傻?思维特别简单,就知念一句佛号,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美与丑,世间一切相都没有,一切法也没有。现在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灵光,哪有一个傻的?用一个特例说人人可以做到,不可能。所以,修行人要知道实相。让谁傻也傻不了,装不了,因为不能达到诸法空相。
有的人认为洞察世事就是开悟,那是没开过悟,不懂什么境界是开悟。开悟是识得自我,即自己的神识看到自己的肉体,或躺或坐,神识离体轻明。开悟的人知道开始修行了,可不像世俗人,听谁讲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语言生不生动等,全都放下。知道体内有神识,知道地狱轮回苦;世间万事都可舍弃,就是修行万万不能舍弃。所以,禅宗人讲开悟是修行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禅宗人修到开悟时快马加鞭,一刻不敢停,争分夺秒,时间比什么都宝贵。净土人证得念佛三昧,做梦时高飞,而且往自己的心里飞;开始是向外飞,飞的一尺来高至空中,当能往自己的心里飞,找不到边际,觉不出大小时,才有把握往生。为什么?因为自性非常大。临开悟前,有时见物体模糊不清;若开悟后,有时见物体是移动的,不是物体在动,如放电影,片子在动,人物没动。总之,看破假像佛,才见真性佛。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告须菩提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的人,不仅于一、二、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与无量诸佛种诸善根。
正法时代的修行人,一部分是从兜率内院随佛弘法而来,另一部分修行人业报尚轻,佛缘较重,信奉此经不为难。像法与末法的修行人,受正法影响,仍有一部分人依正法修行,也能信奉此经。而末法后五百岁,是末法中的末法,修行人已无参禅静坐之说,修行人甚为稀有。现代人对“末法时的末法”不好理解,实际现代就已显现。人若想修行,天魔与妖邪、魔众一起来,如“仙上身”,人生是非,诸事不顺等。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无法参禅静坐,其它经典也陨没了,只剩下一本经书、一句佛号。
在末法时代的末法时,若有众生对此经章句真信、不生疑惑,得无量福德,佛知佛见。为什么呢?那时仍有菩萨示现世间,于无量劫来已无四相,已不执著语言文字、诸法相,深知深信佛法,不随世间“无佛法”之说,性已解脱,心不取诸有之相,已知“过河不能再背船行走”之理,法中无我,诸有无我。所以,对佛法深信不疑。另外,乘愿再来,在践行佛前所发誓愿,随顺世间,弘法利生,不是受业再来。菩萨行人知道,那时仍有一些与佛有缘的人能够化度、需要化度。现在人也有不相信佛法的,特别是大乘经典。因为现在人以“我”为中心;说话、办事以“利益”为中心,只做利益自己的事,谁要批评我、妨碍我,我跟他斗个没完。不论出家、在家,都有这样的人和事,类似于末法中的末法,这样的人不能得度。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告须菩提说,想一想,佛为成佛而成佛吗?佛为说法而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无有定法才是佛的无上正等正觉。
诸佛愿力不同,所度众生也不同,国土因众生有所区别。如极乐世界无声闻、缘觉,乃至无六道众生。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要度我们这些众生,愿力所化三界,才有声闻、缘觉,乃至六道众生,这就是无有定法。佛无定法可说,根据众生的根基不同、业报不同而说法,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菩萨法,不说声闻、缘觉、六道轮回无常法。释迦牟尼佛要示现三乘法,虽然接引、化度的都是佛性,但是众生所感之身有所区别;所以,说法有所区别。把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所说之法拿到这个世界,众生不能受持;把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所说之法拿到极乐世界,也不适用于诸菩萨。不能用这部经去评论另一部经,用这部经的章句去衡量那部经的章句。佛说法对象不同,所说法有所区别,但唯一佛乘统摄三乘,这是随顺世间说;出世间是无为法,无为法有三乘差别,声闻、缘觉也修无为法,而成圣道,未出世间又可能出世间。菩萨在无为中又有所为,妙有续慧命,而证无上菩提。外道也修无为法,他们的无为法是世间的无为,不是出世间的无为。世间的无为是不受世间的是非烦恼所缚,摆脱世间烦恼而成仙,求长寿快乐。不能修行出世间的无为法,不能证圣。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告须菩提说,想一想,若有人用很多七宝供养三宝或施舍于人,福德多否?福德多少就不是功德,功德是福德性,不可说多少,不能用多少衡量。福德有报尽之日,功德无报,却永恒相随。若有人于此经中受持四句偈,或为他人说,不求功德,是无相供养,是法供养,是身、命、内财供养,胜于七宝布施福德。
此经与其它大乘经典一样,开示佛真身常法、常僧,告诉我们破四相、破法相、破非法相、破非非法相。也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文字相,不要向纸上觅佛法,不要向人中找真佛,只能向人中寻善知识。要向自性寻佛法僧三宝,才不枉听闻此经一回。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说,证果之人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是什么感受。
证一果罗汉还有七返生死;二果罗汉有一返生死;三果罗汉是不来果,满三果后可直接发菩提心,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四果罗汉为成道果,发菩提心为大阿罗汉,为无业往生极乐世界。这些证果之人若是想,我是几果罗汉,那就不是证果之人。想的不是证果多么尊贵、多么伟大,而是如何报佛恩、行佛法,自利利他,远离诸有,离苦得乐。因为证果的人知诸法实相,众生父母我为子,度众生是为自己度。偈云,无道时求道,有道时无道。不空时求空,真空时不空。求道可得道,得道不觉道。求空可证空,证空方悟道。证果的人根本都没有证果那个想法,不觉有道而实证道。有人觉得吃素没吃肉,没造杀业,如何如何。我告诉诸位,农民要保护庄稼,舍小保大,必须洒施农药,一用药虫子死了,多少众生为这口粮食、果菜等丧失生命。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谁,离不开牛、马、羊、鸡等,一切生物相互依存,这是生物链。如果猫没了,老鼠横行,人类就不得安宁。那些为人而死的众生,都是冤亲债主。要知道度众生是为自己度,若不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时都来障道,挎筐提篓的来要帐,怨亲债主都来清算帐,想往生?不行!把欠帐还完再往生;再去成佛。修行人想往生,必须发菩提心,在佛前发下大愿,将来要度脱这些众生,而且现在要念经、放生等做一些善事,求得众生的谅解,才不障道。我再讲在座一位僧人的真人真事,她想求法修行,有一个鬼来障道,对法师说,“你要度她,得先度我。因为在唐朝时,她做主考官,贪赃枉法使我失去功名,参军死于玄武门之变。我跟她数世,不得救度。”这位法师先依法收这个鬼为弟子,送往地府任职,然后才满这位僧人所愿。人说三两句话,开悟的人就知道修到什么程度,什么道次。人境双亡心自寂,无心道果自然成。争论堕落于名相,依法苦行心自明。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须菩提说,想一想,佛在燃灯佛所有无所得?
今天我们听闻此经有所得没有?我告诉诸位,在自性上无所得。现在,听经闻法是让我们明白以命修性,通过修身、修口、修意改变心态,心得到端正后,性覆的无明减少。有所得没有,在性上一丝也没增加,一丝也没减少。但是在做人这一段,是通过有命、有寿,再通过造作来修心性。若认为这个身体不怎么样,离开这个身体修行就没门儿。我们在南瞻部洲,在四大洲中最不好的就是此洲,人平均寿命为七、八十岁,但是能修行。因为这个地方最苦,只有最苦的人能知修行,出离这个苦。富贵修道难,“我有钱,什么也不缺”,染著于今生的快乐,享受钱带来的物欲。一提修行,认为是吃苦,不愿去做。事实上,肉体上得到的快乐非常有限,而且非常低级;只有肉体彻底改变,使身体得到应该得到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人只知手是劳作的,却不知圣人的手能发出无限的舒畅和快乐。所以,修行人百分之百是为自己修行,一旦证得这个快乐,他人抢不去,分享不了,不可替代。
如何庄严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早庄严好了,不需要我庄严。只需要我生其心,有这种想法,让我的心性知道,将来要成就自性的国土,庄严自性的法界,而不是庄严佛净土,是庄严自性佛的净土。三魂七魄在哪里?一魂七魄住于肉体,三魂被三界所摄,七魄受五行所控,只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谈得上庄严自性的佛净土。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不应在色相上生其心,抛开色相。修行人有一句话是“心不轻仁”,就是对世界上任何众生都不轻视。正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在这讲经可以,让我去砌墙,我不会;让我去做木活,我也不会。苍蝇会飞,它待在脏的地方有抗病能力,我就不如它。动物有各自的本能特性,都有一种神力在主持,不可轻视。人只不过是善恶业对半,有人身可以修行,失去人身,再想得人身的时候就非常非常的难。众生感召的业报万千像,无量无边,得人身的众生才有多少?非常有限。所以,不应在色、声、香、味、触、法上而生其心,要远离诸相而生其心。这种“生其心”就是让人发起求道之心,今天不发起求道之心,永远不能成道;今天发有求道之心,将来就能证道。最起码能得一个修持方法,一门深入下去,肯定有回音,肯定有回报。
修学净土的人,必须要从静坐念佛开始,达到净念。念佛法门最方便、最稳妥,但也是最难的。有人会说,佛不是说法法平等吗?那是方便说。《优婆塞戒经》中,有难入易出、易入难出、易入易出等不同法门。今生修道,今生就成就,确有其事,多为密行之人。难入难出,是人的根基。净土法门就是易入难出,谁都可以修;但是,末法时代,万人修道,一人得度。只有都摄六根,静坐念佛一路下去,达到一心不乱,才能成就。骂打不生气了,忍字头上一把刀,只有求道之心,就这么生其心,破一切假相。现在正值壮年,百年之后,还能如何?身体也得留在这个世界上;再过一百年,各位的去处都不一样,千差万别。各在哪层天,哪一趣,《救亡经》说的非常清楚。若定中去过地狱,就知实相和《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说一模一样,上面有飞叉,地下有铁驴、铁狗,一日之内万死万生。有个人生前做官,挥霍老百姓的钱像泼水似的,死后堕挖心抛腑小地狱,想求暂时的休息都不可以。我与他有缘去地狱见他,生前做人时的风采荡然无存,地狱可不论人生前是谁,只有业随身。有人想,“有钱能使鬼推磨”,死后多烧点大宝、纸钱吧。我告诉诸位,烧什么都白烧,阎罗王都是法身大士,是菩萨在那执掌呢。菩萨要是贪图人烧的大宝、纸钱,就不是菩萨了。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佛告须菩提说,出世间的“无为”供养,是无四相的具体表现。
道家讲的“无为”是世间的无为,而无出世间的无为,修到“世间第一法”为止不前,仍属有为。
佛说,无为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的功德,大于有为的无法比喻的功德。用世上恒河沙的财宝供养佛,不如受持四句偈,或为人说这四句偈。为什么?因为这能帮人播下菩提的种子,今生得不到成熟,将来有成熟的一天。今天听闻此经的善因都种到人的八识田里,早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所以,受持此经或为人说四句偈,福报大于用三千大千世界的宝藏供养佛。用宝藏供养佛福报甚多,于自性又无功德。受持四句偈或为人说不求功德就是功德。有功德想就落有为法,就不是功德。修行人供养乞讨的人,就是行无为法,但也不要刻意去做。有为只是人天福报,总有享尽的一天。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佛告须菩提说,现在有读诵受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的人,一定是行菩萨道的人。关键能受持,无四相的受持,实际与菩萨修六度万行是一回事。此经为大乘经典,如佛法身住世,人天皆应供养,自然也供养读诵受持此经之人。
今天讲此经,有很多天人来拥护道场,也尊重道场每一位听经闻法的人。我们见不到,但能感知到。道场的清香告诉我们,天人正在拥护道场。在座有很多在家人,于末法时代仍可修得大成就;出家人相对容易修行,更容易成就。但会有魔子魔民相扰,破坏佛法,不得不慎。在相上有出家、在家之分,在出世间的证悟上、在性上无相。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告须菩提说,此经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世间比喻,在出世间无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相。在性上具足智慧,无“智慧”之名,无“彼岸”之说。本性具足,何有金刚不坏!这里佛只随顺世间,用“金刚、般若、彼岸”比喻本无四相的真如自性。
佛随顺世间,根据众生业力而有所说。在出世间,在佛真如法性那里,无法可说,无一句法可说。众生愚迷,执著文字般若、纸上三十二相,不知佛真如法性。文字般若、纸上如来在无常力之下,很快不复存在,而佛真如法性,佛性之法,佛性真僧,无常力永远不能破坏。佛的三十二相,是示现给众生见的,让众生起欢喜心而求道;证悟后方知真佛无相,有相不真常。所以,有佛入涅槃,无涅槃佛。佛的真如法性本来就没有诞生、涅槃,只是随顺世间众生根基而示现。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稀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时,须菩提流着眼泪对佛说,此经太好了,没有听闻过。若有人听闻此经,坚信不疑,去修禅定而求证悟,要知道这样的人能成就唯一佛乘。
只有定能生慧,慧出三界,无定无慧,不能出三界,不能成就佛乘。为什么禅宗对“定”这么重视!有禅有定生智慧,才出世间、破四相、明心见性。定从参禅静坐中来,无坐无定。现在人不理解真相,拿一句“行住坐卧都是禅”来比喻参禅不须坐,是误人误己之说。“行住坐卧都是禅”是圣人的证悟语,在有定力的智慧下,才有“行住坐卧都是禅”。如无定的智慧,“行住坐卧都是禅”是一句空话、虚辞、虚空鸟迹。现在还有人说,静坐是外道。不知外道的坐和佛教的静坐有本质区别,所依法不同,戒行不同,坐姿不同,所参不同,证悟境界不同等,能说白菜和萝卜是一回事吗?
佛告须菩提说,正法时代中受持此部经不难;末法时代中能信受此经太难;能听闻此经的人都太少了。因为现在人的名闻利养心太重,我执我见太重,四相具足,利益为天。何况佛法末时后五百岁能信受此经,更难、更稀有。只有菩萨行人在正法、像法、末法乃至后五百岁都拥护、受持此经乃至其它大乘经典,以无四相修行,为引领众生求道。
现代人也喜欢此经与大乘经典,但是有一部分人在作样子,图虚名,连声闻、缘觉的道都没修,就好大喜功,眼高手低,如同孩童戏言“我是科学家”。我欢迎众生读诵、受持此经,但是要从声闻、缘觉开始修行。有证悟后才能破四相,远离四相,知无四相,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菩提果。否则,就如水中月,镜中花。很多人没有一天静坐念佛的功夫,妄谈佛理、妄谈大乘,沙漠上种水稻,空想无收。大乘经典或无四相,是定生智慧后的悟入、证入,才会有大乘人的大乘境界。
世间有两种人值得怜悯,一种人听闻此经或其它大乘经典心生惊怖,不敢相信,认为释迦牟尼佛也是人,所说经典也是那么一说,不会有真信之人,更不会有受持之人。另一种人从文字上读这部经、读那部经,而行上不求证悟,把佛经作为花瓶摆设,空闲欣赏之物,或依佛住房、依佛吃饭、依佛穿衣。前一种人是愚痴,善根不足而成为可怜悯者;后一种是懈怠、放逸,不知启修而为可怜悯者。只有真修实证的人,才不惊、不怖、不畏。
世间的忍辱是有相忍辱,心字头上一把刀,忍无可忍箭上弦。有相忍辱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有的流泪或叹气,总认为有理可讲,有辱可忍。在出世间的忍辱上,无“忍辱到极限”这么一说,因性上无名相,无辱可忍,一切都是佛法般若,都是助我成道。往昔佛修忍辱仙人时,心无四相,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时,不生嗔恨,还发愿成佛后,第一个度他,感谢帮助早日成道。这就是菩萨行人的“离一切相而生其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在顺逆二境中有所染著。如果行人不离相忍辱、不离相布施,是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名闻利养,不见出世间无为功德。得一时快,而不离千劫苦。佛是如语者实语者,赞叹离相发菩提心的人,才是真正发菩提心,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为佛护念。
世人很难理解菩萨行人的境界,谁杀了他,他要感谢谁,因为是帮他早日得了解脱,还清欠债。而世人执著于我身、执著于金银财宝等诸有相,别说杀他、打他,说一句不顺耳的话,都心生嗔恨,欲报复而后快,这就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古圣先贤把《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称为金、银、铜三轮王,而没有把《大藏经》和此经列为王。这是以乘为纲,以修为目,纲举目张,目张纲起。就是以菩萨修戒定慧方法为代表,称铜轮王;以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为代表,称银轮王;以证菩萨道,化度无量众生为代表,称金轮王。其它大乘经典为纲下之目,纲目为一,互为妙用。
佛告须菩提说,受持此经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就有很多人供奉此经,每日读诵此经。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修行?他们说,供奉、读诵此经可以祛病,让身体健康。他们虽不明佛理,但属善行。
佛说,一日三次以无量身供养佛千万亿劫,其福德不如有人听闻此经后,坚信不逆,读诵、受持并为人解说之功德。做到闻此经坚信不逆的人,是受持此经,悟入大乘经典境界,证知佛性的人,才能广为人说此经实义,共同悟入大乘境界,破著相之苦,破著想之苦,破急躁之魔,破求通之魔。这样的人才承担得起佛无上正等正觉之法,其功德才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此经是佛为发菩提心者所说,欲成就菩提者所说。所以,人天供养此经,护持拥护此经之人。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轻贱,说明此人前世业报深重,应堕三途。所以,才感召今世为人轻贱。但是,有读诵受持此经的功德,虽被人轻贱,前世所造罪业则为消失,被法空所空掉,而证入佛道。
佛说,读诵受持此经的功德要比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大的多,特别在末法时代,功德更是不可思议。若说功德这么大,恐怕有人心狂意乱,有所怀疑。说我们怎么没见到功德呢?没见到功德才是有功德,见到功德则落入有为。当知读诵受持此经的功德、果报同样不可思议;果报是受持此经,证入佛道。
因行苦真,果必成就,实相念佛,为受持此经。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两彰,心佛双泯,为实相念佛。末法时代,甚至有人认为静坐就着魔,这是不明佛理,讹传之说。一些修行人多着魔,着魔者多是急求感通,希求境界,瞒昧因果,不求明师,不通教义之人。行人要知一念分十法界,一念贪为饿鬼,一念嗔为地狱,一念痴为畜生,一念慢疑为修罗,一念诚为人道,一念十善为天人,一念四谛为声闻,一念十二因缘为缘觉,一念六度万行为菩萨,久行正知正见正行必成佛道。若以我为中心,处处在在“我”大于一切,与什么善行都逆着来,就落魔道。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佛告须菩提说,我应度脱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得度者而住,而降伏其心。
佛说,若人有四相、著四相,心被相困,行被相扰,实非菩萨;若有法得,昔于燃灯佛所,燃灯佛就不与我授记。已无有法得故,证得佛道,燃灯佛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这是诸法实义,因为成佛不从诸相有中得,不从诸想有中得,是自心证入中道,自性无所得,功德圆满才能成佛。世间所言一切法者,皆是佛法;出世间自性解脱,无一切法。若有人说,“我当度脱无量众生”,要知这不是菩萨,未证人法二空。若有人说,“我当庄严佛净土”,不知庄严自性佛净土,要知这也不是菩萨,未证人法二空。要知证人法二空的菩萨,无四相,离相生心。在出世间上,无世间众生可度,众生自度;无佛净土可庄严,自性庄严。
“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这是真实话,离相的话。说我修行,佛度我了吗?我这个肉体最后要留在这个世界,佛没度我这个肉体,这个肉体是众生,度的是我这个心性。自性和我身有什么关系,和我身修行有什么关系?讲性命双修就是解决这个问难。不修自己的身心,自性解脱不了,必须修身心才能自度自性。通过有限的时间自修身心,才能度脱无限真常的自性,二者是相依而存又相分各立的关系。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说,一体同观只有佛所化之身才能具足,是佛肉身依真苦行,证悟到佛法性身的智慧,报身的愿力,化身的妙用,才有释迦牟尼佛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一体同观。肉眼能分明照见色境。天眼对远、广、微细事物皆得明见。慧眼是照见空理的智慧。法眼是审细了知、差别诸法、洞观如幻缘起的慧力。佛眼是究竟证知诸法真性的慧力。一体同观是佛身清净,离欲所得,五通凡夫(外道)所不能得,声闻缘觉亦不能得。
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众生种种心归于无明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心不常住,心归无心,心空性现。世间众生的各种心随业流转,修行人的清净心、慈悲心、菩提心等也是由当下一念心善业累积,功德成就。三心了不可得,就是让我们不著相有生心,不著想有生心。
众生之愿心不敌爱力,佛念不敌欲念,信心不敌疑心,心随境转。拿着无明找烦恼,三心常变常有,一心化为百千种心。证悟无心,自称“活死人”,“墓中僧”,或“无心道人”等,已证心空,悟三心了不可得,性本自具。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佛告须菩提说,无相法界,三心了不可得,不著相有生心。用七宝施舍还有福德吗?无福德才说福德多。
世间福德有享尽之日,非想非非想处天人福德有时,无非还是地狱人。世间所修福德是为修心服务,无福德身心不能修行。然后在心上把福德空去,空心入道。为功德而功德,为修善而修善,为度众生而度众生,为成道而成道,就会把心留在三界;度众生就把心留在世间,善业就把心留作天民,道业落入有为果,福德便成了西行的包袱,越背越重,不得解脱。偈云,忍之无忍是真忍,善之无善是真善。无有功德真功德,空中妙有是真空。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佛告须菩提说,佛之肉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随顺世间示现,是无量功德成就。佛像具足的肉身也要随世间示现入涅槃,这就是佛教菩萨离相见佛,无相真佛。
人现在能以肉眼见佛肉身吗?不可能。佛之肉身已入涅槃,人的肉身色目不能见佛真身,此世界佛真身常住。偈云,“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耀于生死。”释迦牟尼佛因地名为善慧菩萨,亦名忍辱仙人;在兜率内院时为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无量劫来早已成佛。来此世界示现为:“我生胎盆尽,是严后来身。我已得解脱,当复度众生。”世人若执著佛肉身色相具足就无人学佛了,我身好坏也不过如此,学佛修道又有什么意义?所以,知真佛而修道,见自性而明佛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说,佛有法所说就是谤佛,众生非众生。佛在世间所说之法,是随顺世间众生根基所说,让不同业报之人闻思修,用世间法修出世间。而在出世间,真佛无言语、无音声、无白纸黑字,法字了不可得。所谓“幻化无因亦无生,皆到自然见如是。诸法无非自化生,幻化无生无所畏。”世人一听“无法可说”就著两边儿,一著文字,二著断灭。不求了业修慧,证知真常之法,性成真常之僧。
众生业感万千像,随业流转断灭身。千年前身今何见,我今肉身存何年。所以,众生非众生,众生性随业现众生。众生见人生人,羊生羊,鸟生鸟,便认为众生不变。不知昨日的人,今日的羊,明日的鸟,因业而相互转化,像同本不同,业同人不同,迷误本性,流转六道;所以,众生是名众生。昨日人已觉,今性已解脱;众生中无我,觉了自然明。证道之人知佛真法不在文字上,而在证悟上;修得世间法,证得是出世间的智慧,在文字上找不到出世间的智慧。肉身思维无法理解出世间之法,离开世间法又求不得出世间之法,出世间的智慧是在世间修道参悟而证得。色身不常住,唯性乃是真。业转迷不知,性觉是彼岸。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说,佛于法无所得,真性无法,性中无他物,佛性无上正等正觉,自性具足,不从外来,乃为真得。有法可得,被法所缚;无法可得,方为解脱。
有人问,既然如此,讲佛法是“头上安头,脚上安脚”。实则把出世间法和世间法搞颠倒了。这里是出世间法,拿出世间法往世间法上安,是多余的。世间法是依法修道,依法证入,依法破四相,证得出世间。在世间借假修真,心上功德增长,性上了无一法可得。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佛告须菩提说,以无相清净心、无染著心在世间行一切善法,为净心善行。众生之性在世间平等无二,无高下,在凡不减,在圣不多。世间善法依相行善,相非真相,离相真心,性上无善恶。世间依相行善才有六度万行,依相离相为真行。无相无行为虚无,落入空道。
在这里,有人不理解在达摩祖师时代,禅宗为什么以《楞伽经》为宗,六祖惠能后以此经为宗。一句话,道可渐修;理可顿悟。《楞伽经》是渐修,此经是顿悟。《楞伽经》说得也非常好,禅分四种:凡夫禅;观察禅(声闻、缘觉);攀缘如禅(菩萨禅);如来禅。声闻缘觉烦恼、业习之根不断,未达漏尽;所以,不离分段生死。菩萨意生身分三种,三昧乐正受意生身;觉法自性意生身;无行作意生身。意生身是得如幻三昧,通达究竟力,明白自我,救摄饶益一切众生,犹如大地载育众生。众生有外五无间,内五无间。外五无间在地狱,内五无间指贪爱为母;无明为父;迷境识;行做痴;名闻利养。身有二障,烦恼障和智障。心有两种烦恼,见惑和思惑。两种死,分段生死和变异生死。人可造业,性不造业。佛有两种法通,说通和自宗通。世间有七种无常;名无常;行无常;性无常;事无常;因无常;造作无常;色无常。魔分三类;人魔;外魔;心魔。而此经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立刻悟真如实性。理顿悟后,尚需渐修,离开渐修基础,很难证入顿悟。惠能顿悟不是多数人做得到的。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以无量七宝供养佛和众生,不及有人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说此经或四句偈所得福德千万亿分之一。世人认为这是空说,供养三宝或赈灾捐款一百亿元人民币还不如一个人空说此经或四句偈吗?所以,不敢相信。
佛说的是实相,供养一百亿元是有为供养,福德将被诸漏在无限长的时间内漏失掉,其人仍为分段生死。妄心不真,一世名闻,几世福报,六尘所扰,五毒不减,落入诸有,空费时日,不出轮回。而能受持此经者,能除妄心,能转六尘,能离五毒,出离诸有,解脱自在,成就圣道,饶益无量众生。何况能为他人读诵、解说此经?世间的福德与出世间的功德谁大,不言而喻。当然,既能离相供养一百亿,又能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说此经或四句偈,功德更大,为世间稀有。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佛告须菩提说,千万别以为佛有度众生之念,想都不要这样想。因为实相无有一个众生是佛度,都是众生自觉佛性,自度至彼岸。不是佛将某一众生送到彼岸,阿弥陀佛接引也是接引觉悟众生。若说有众生是佛度者,是佛有四相;而佛无四相,不可这么说。佛示现世间,依佛法度化众生,转迷为觉,是众生依佛法自己转迷为觉,不是佛把众生转迷为觉。现在世间有人自称是佛,说“我是佛,我能度人。”此是魔说,不可相信。因为释迦牟尼所示现肉身佛都不能把众生的烦恼、业报一笔勾销,把充满烦恼业报、不具足功德的众生直接送往佛净土,不能如是化度众生。
佛说,我释迦牟尼,此非真我;不要执著有我,若执著有我、妄作有我,便是凡夫。所说凡夫也不是真正的凡夫,是迷而不觉的众生。释迦牟尼佛肉身今何在?唯舍利留存世间,唯像留存世间,世间所留又不常住,还会被无常力化为虚无。这里的我是我性真常,无相真佛常住,没有任何无常力可以破坏。真佛、真法、真僧是我性具足,性是真我。凡夫之人是心迷众生,贪著诸有,造诸恶业,不得出离三界,虽是非想非非处天人或声闻四果,也是大凡夫,漏根未尽。在世间依佛法而修,积聚无量功德,觉悟自性真常而出世间者,还是凡夫吗?佛性无凡圣,众生一般同,只是迷与觉,觉了自圣净。佛度众生非佛度,依教去奉行;法度众生非法度,心性转万法。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告须菩提说,不应以三十二相来观想判定是不是佛,转轮圣王也具三十二相。清净法身是福德力、慧德力二力圆满所成,这是以相不能观想判定的。佛现三十二相是随顺世间,真佛无相。所以,不能以肉身色目见佛,不能以肉身音声求佛。若有人这样做,是心往外求,不见自性,心外求法,不能见佛。有相有破不真常,有声有求有为法。
有人会说,观世音菩萨不是天天循声救苦吗?这里怎么又有不能用音声求佛了?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间音声,救度众生脱离三灾八难之苦。不能自己不修持,赖上观世音菩萨化身,把自己弄到极乐世界去。现在这个时代,众生攀缘心重,一听哪位法师有名,就去追星,我之所以隐世就是这个缘故。又有人问,佛法不在言说上,不在文字上,那到底在哪里呢?方便说,在传承上,在修持上,在心念上,在证悟上,在解脱上,在彼岸上;实相说,法无定法,无法可说。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告须菩提说,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也不要想以不具足相观如来。具足与不具足是两边儿,仍是世间相。具足相观为著相,以不具足相想为偏法,都落入有为。菩提心、菩提行、菩提相都为世间说;出世间自性菩提圆融,哪有心、行、相?
众生若以相发菩提心,相破而法断,相灭而法灭。这里法断灭是众生心中欲出世间菩提之法断灭,非世间法断灭。真正发菩提心的人,实知世间佛像幻化像,随顺众生示现像。佛真常,法真常,僧真常,性无诸法断灭相。
佛住世时,有一弟子说,我见佛具足三十二相,才发心出家修行,对此如何理解。那里说的出家修行,是众生的攀缘心、好奇心、善心等;而这里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明心见性之人所发,是圣人所发,这二者不是一回事。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菩萨以无量世界诸宝施舍于人,其功德不如有人证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功德。因为菩萨不贪著福德,才说不受福德。
施舍所用诸宝是外财,持用外财是暂时的,外财无常。外财只能满足众生贪爱之心或救济身命,虽不著相施舍,仍属菩萨修福德。若菩萨证知一切法空,我性离诸法。偈云,觉悟有情因缘事,法忍四像存世间,这样能成就法忍。所谓“法忍”,一能忍受顺逆二境,胜诸魔事。因为欲火无烟可烧人心灵;嗔水无形可毁人道行;痴风无声可摧人功德。二能忍耐孤独寂寞,远离凡心,老实修道,无为而入。入分理入、行入。理入是修定慧禅观,证得无自无他,无有分别,凡圣等一,寂然无为。不是读几部佛经就是理入。行入是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为法行。三能忍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欲度众生离苦得乐,众生不理解,还要诋毁、愤怒等,此时的众生若有苦难还要救度,不舍一切众生。四能忍得世间法无忍之忍。如一位修行人弘法一生,年迈住漏雨茅棚,身染重病,饥渴无药。这时有人问他,“你苦不苦?”他说,“我身心有苦而性无苦;我身心痛而性无痛;我身心饥饿而性无饥饿;我身心寒冷而性无寒冷。”身心成就世间法无忍之忍,性出世间。忍的功德是菩萨的功德,难以成就,还必须去成就。菩萨有忍才成就慈悲,救度众生世间苦,怜悯众生轮回苦,以身示范,随因缘教化众生转迷为觉,出离苦海,这就是菩萨的功德。菩萨如此忍,不贪、不求、不著、不受世间福德,是真功德。一位报身在佛净土的菩萨,本身就具足功德,证得菩提时,功德自然圆满。功德圆满的菩提者,愿力成就世界,无量诸宝是佛法性身幻化之物,载育众生,法化众生。所以,菩萨行人不要停留在物化布施上,还要六度万行成就于忍,成就于慈悲,成就于清净,成就于菩提。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告须菩提说,如果有人说,佛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想坐就坐,想卧就卧,这样的人没有理解佛说的真义。因为如来,无有一处固定的地方来,也无有一处固定的地方去,这样才称如来。
佛已证得自在,有愿力在世间随因缘示现自在。若人只见世间示现自在,而不知出世间真自在,就被四相所著。不知佛自在真身,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世间示现自在者,要随顺世间示现涅槃,自在者不常住。而出世间自在者,无相无著,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真常久住。偈云,身示现佛,木雕铜铸佛,三十二相具,非是真性佛。真性无相佛,来去自在佛,众生迷不见,娑婆常住佛。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星球碾碎为微尘,想一想,微尘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回答,很多。
佛说,若实有这么多微尘,佛就不说微尘多。因为,佛说微尘多,就不是微尘多,是名义上的微尘多。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如此。因为,若实有世界,是一真如法界。一真如法界也是如此。一真如法界相,本来不该说,但要随顺世间,在法理上满足众生所求。
娑婆世界有无数三千大千世界,由无数星球组成,是实有世界,是物质世界。但娑婆世界是贤劫千佛愿力所成,如阿弥陀佛十劫坐道场,愿力所成极乐世界一样。在莲花藏世界海里,即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各星系成因有多种说法。但在佛教里,众生造作业报多种多样,无量无边,不可称量。佛有愿力,要化度无量无边业报众生,就要所成不同的星球、星系,如贤劫的娑婆世界。设有三界、六道,不同业报的众生感召不同的星球受报。现在是贤劫千佛第四尊释迦牟尼佛住世,佛的法性身毗卢遮那佛住持娑婆世界,即一真如法界。偈云,毗卢遮那法性身,娑婆世界一小真。森罗万象法中物,虚空无碍性如真。这就是娑婆世界的一合相。整个莲花藏世界海,佛佛法身同,虚空互相通。众生含灵动,觉者一真行。这是宇宙的一真如法界,即莲花藏世界海一合相。
地球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各星球有不同时间的成、住、坏、空。娑婆世界贤劫千佛愿力尽时,此娑婆世界坏掉,化入虚空,不复存在。又根据星宿劫千佛愿力组合新的世界,不同的星球。是色有相的物质星球,在一道流光中消失,三千大千世界在不同时间也是如此。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一合相世界都不真常,是非世界,是非一合相。众生的贪著能止住吗?是贪而不止,著而无住。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人说,佛虽说无四相,但仍然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或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想一想,这样的人能理解佛所说真实义吗?
须菩提回答,是人没理解佛所说真实义。因为佛说四见非真实四见,仍是假名四见。见知见解属知识、属虚妄,灭尽不生,方证无上菩提。四见落入五蕴,以色见色是变相的著四相。四见是法见、见心,不是见性,不是性见。法见不离,见心不破,仍落诸有,四相具著。所以,佛说四见非四见,假名四见。
佛又对须菩提说,发菩提心的人对世间一切诸法及法相,应该如此离相证知,离四见而见本性,信受解悟,证自性真如,不住法生心,不著诸法之相。因为法中无我,法相非真,一切法及法相,由此世界而生,由诸众生业报所感。此世界在无限时间的无常力破坏下,不能久住,何况诸法及诸法相。所以,非法相,假名法相。佛为接引众生,说出破众生心上诸法法相、见相,最后连承载法相的世界都破除掉,让众生无所执著,无所处执著,这才是佛的般若实性。让发菩提心的人依般若实性而住,而生其心,降伏其心。佛在此经此处所论,达佛经三藏十二部“登山绝顶我为峰”的高度。智慧无碍,慈悲平广。总之,见闻觉知诸法相,如露如电不真常。于无著处生其住,于无我处生其心。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告须菩提说,若有发菩提心的人,能按此经乃至四句偈等所行,能受持、读诵或为人说,其福广大,要胜于有人用无量世界七宝持用施舍所得之福。因为能受持此经、发菩提心的人,已不著相,离于诸相,无相可取,保持平常心、清净心、平等心等如如不动的慈悲心。因为这样的人已证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是不真实。众生著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般流转,如露亦如电般生死,异形换态。魔王著有为法,既现天魔身,如梦幻泡影般魔其有成就者;又住伽蓝,如露亦如电般破坏佛法,赞叹有为名闻,受用有为利养。邪不侵正,魔王魔法等在正法的慧日下如梦幻泡影,在正法无为空寂中,如露亦如电。一切有为法,乃至一切有为世界,像晨露一样,在慧日的照耀下,短暂而不常住,如空中闪电一样,流失而不真常。所以,发菩提心并受持此经的人,能证知佛性常住,自性是佛,无为而为,空有妙有。
佛说完此经,世间四众及天人、阿修罗等,欢喜愿闻,信受奉行。
诸位所提疑问,我已在讲经中分别作答,不另解说。
感谢诸位请法,感谢诸位拥护道场。
回 向
天仙不墜 國主清寧
世界和平 人民安康
法界有情 念佛同音
智心圓成 同證佛境
讲于佛历二五五零年八月
西历二零零六年九月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金刚经注音 fǎ hu yīn yu fēn d yī 法会因由分第一...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
金刚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①能作是念...
金刚经注音、全文注音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fǎ...
金刚经的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根据录音整...
金刚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
金刚经注音、全文注音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fǎ...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 星云法师 法会因由...
金刚经注音 fǎ hu yīn yu fēn d yī 法会因由分第一...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第一品 法会因由】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
【第二品 善现启请】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