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长阿含经序
释僧肇
译文
佛教的最高真理是离开一切称谓的,圣贤持之以没有思虑言语的沉默;玄妙的义旨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传授,所以释迦牟尼佛要进行言教。因此如来出现于世,基言教有三大方面:为了约束身与口,就规定了禁律加以防止;为了辨明善与恶,就用契经来加以引导;为了阐明幽微义理,就用法相来加以辩论。佛教经律论三藏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众生,三藏会通于同一个宗旨,不同的途径达到同一个目的。
「禁律」属于「律藏」,有《四分律》、《十诵律》。「法相」属于「阿毘昙藏」,有四分五诵。「契经」属于「四阿含藏」,其中《增一阿含》有四分八诵:《中阿含》有四分五诵;《杂阿含》有四分十诵;《长阿含》有四分四诵,共集三十种经,合为一部。
「阿含」,汉语的意思是「法归」。所谓「法归」意思是说它是万善的会归所,是含摄一切的林园。它作为一部佛典,内容渊博弘富,越温习越觉得它博大。它明白地宣说祸与福、贤与愚的迹象,分辨真与伪、相异与相济的本原,一一记述古往今来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区分天地万物的品类。佛道无不经由它,佛法无不依存于它,如同大海是千百条河流的归所,所以称为「法归」。此经揭示出久远的历程,记述长远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所以名为「长」阿含。研习玩味这部经典的人,长久的迷惑顿时晓悟。难以分辨的邪与正,如同白天与黑夜一样分明;冥冥之中的因果报应,如同形与影、声音与回响一样明显;千万年的久远时间,好像当下时节;辽阔无限的世界,好像就展现在眼前。这真可以说是于暗室之中大放光明,使盲人开启慧眼,不向门窗外观看,而自然了知一切的智慧。
后秦国王姚兴,清除杂念、深入静观,高上的情趣独超当世,恬淡与智慧交相修养,佛道与世政同时利济,常常担心佛教的微言精义被异地的习俗所掩蔽。由于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的性格质朴、清静温和,玄妙之心超世脱俗,崇敬信奉佛法,妙悟佛道,因此国王姚兴对他特别器重,经常委任他负责佛教事宜。在后秦弘始十二年(公元四一O年),此年正值庚戌年,请罽宾三藏法师佛陀耶舍译出律藏中的《四分律》四十卷,弘始十四年(公元四一二年)译完。弘始十五年(公元四一三年),此年为癸丑年,译完《长阿含经》。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秦地僧人道含执笔书写。当时汇集了京城(长安)华夏著名僧人,在姚爽住宅校对审定,恭敬地顺从佛法之言,不使发生差错,去掉华丽,崇尚质朴,务必保存佛的义旨。
鄙人有幸遇此盛举,参加听讲,虽然没有辅助善事的功德,但参与了译校的最后事宜,所以简明地记述当时之事,以便后来人览阅。
原典
夫宗极绝于称谓,圣贤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致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经;演幽微,则辩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①、《十诵》②。法相,阿儿昙藏③也,四分五诵④。契经,四阿含⑤藏也:《增一阿含》⑥四分八诵;《中阿含》⑦四分五诵;《杂阿含》⑧四分十诵;此《长阿含》⑨四分四诵,合三十经以为一部。
阿含,秦言「法归」。「法归」者,盖是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其为典也,渊博弘富,温而弥旷,明宣祸福贤愚之迹,割判真伪异济之原,历记古今成败之数,墟域二仪品物之伦。道无不由,法无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归,故以「法归」为名。开析修途,所记长远,故以「长」为目。玩兹典者,长迷顿晓。邪正难辩,显如昼夜;报应冥昧,照若影响;劫数虽辽,近犹朝夕;六合虽旷,现若眼前。斯可谓朗火(大)明于幽室,慧五目⑩于众瞽,不窥户牖,而智无不周矣。
大秦天王,涤除玄览,高韵独迈,恬智交养,道世俱济,每惧微言翳于殊俗,以右将军使者、司隶校尉、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⑾,上特留怀,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岁上章⑿掩茂⒀,请罽宾三藏沙门佛陀耶舍⒁,出律藏四分四十卷,十四年讫。十五年岁昭阳⒂奋若⒃,出此《长阿含》讫。凉州沙门佛念为译,秦国道士道含笔受。时集京夏名胜沙门,于宅第校定,恭承法言,敬无差舛,蠲华崇朴,务存圣旨。
余以嘉遇,猥参听次,虽无翼善之功,而豫亲承之末,故略记时事,以示来览焉。
注释
①四分:即《四分律》,佛教戒律经典,后秦弘始十年(公元四O八年)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六十卷。原为印度上座部系统昙无德部(意译法藏或法密)所传戒律,故亦名《昙无德律》,因全书分为四部分(比丘法、比丘尼法、受戒法、灭诤法),故名《四分律》,其中规定比丘戒二五O条,比丘尼戒三四八条,对修行的规定甚详,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佛教戒律。
②十诵:即《十诵律》,后秦弘始六至七年《公元四O四——四O五年)间,弗若多罗与鸠摩罗什共译,六十一卷。因全书的内容是在结集律藏时,由十次诵出的,故名。
③阿毘昙藏:意为「阿毘昙」是对诸法性相的分别解说。亦即是专门解释佛经义理的论著。
④四分五诵:「阿毘昙」的内容由四部分(向分、非向分、摄相分、厚分)构成,分五次诵出。
⑦阿含:又译作「阿伽摩」或「阿笈摩」,意译「法归」、「无比法」等,是原始佛教经典汇编的名称,在一般佛教文献里都将它看成声闻乘三藏中的「经藏」,称为「事契经」。主要内容是记叙释迦牟尼佛的教说,及其弟子们的修道与传教活动,论述了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无常、无我、五蕴、四禅等初期佛教的基本教义。阿含经分为四大部,称为四阿含,即《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每部阿含又包括许多内容不同的小经。
⑥增一阿含:全经结构为四分八诵,五十二品,含四七二经。因经文按照法数的顺序相次编纂,从「一法」开始,逐次增加,一直到「十一法」,故名《增一阿含》。
⑦中阿含:全经结构为四分五诵,十八品、含二二二经。由于各部经的篇幅酌中,故名《中阿含》。
⑧杂阿含:全经结构为四分十诵,含一三六二经。因其内容广泛庞杂,故名。
⑨长阿含:全经结构为四分四诵,含三十经。由于各部经的篇幅较长,所记事多涉及长远时间,故名。
⑩五目: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一、二眼只见事物幻相,三、四眼能见事物实相,佛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⑾自然:《老子》云:「道法自然」,以自然为道,道即自然,这里借用「自然」,以指佛道。
⑿上章:古代用甲子纪年,庚年称上章。
⒀掩茂:地支中戌的别称,也作阉茂。
⒁佛陀耶舍:意译「觉名」,罽宾人,婆罗门种姓,十三岁出家,十九岁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二十七岁受具戒。后与鸠摩罗什相遇,罗什劝姚兴请耶舍共译佛经,先后译出《昙无德律》(即《四分律》)、《长阿含经》,其后辞还外国,不知所终。
⒂昭阳:即癸年。太岁在癸曰昭阳。
⒃奋若:即丑年。
19大涅槃经序 凉州 释道朗 译文 《大涅槃经》这部...
12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释道安 译文 我从前在...
20长阿含经序 释僧肇 译文 佛教的最高真理是离开...
附录 《出三藏记集》总目录 卷第一 〈出三藏记集...
16法华经后序 释僧叡 译文 《妙法莲华经》是诸佛...
10 首楞严三昧经注序 未详作者 译文 「首楞严三昧...
18毘摩罗诘是(堤)经义疏序 释僧叡 译文 这部经典之...
编序 敲门处处有人应 《中国佛教经典宝藏》是佛...
6阴持入经序 释道安 译文 「阴持入」是人世间深重...
源流 由于《出三藏记集》是一部综合性的经录,包...
25大智释论序 释僧叡 译文 一切事物都是生灭不已...
26中论序第一 释僧叡 译文 《中论》有五百偈,是...
27中论序第二 释昙影 译文 千变万化的事物无不有...
28百论序 释僧肇 译文 《百论》是通向佛心的途径...
29十二门论序 释僧叡 译文 《十二门论》是实相学...
30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 未详作者 译文 拘夷国的...
31比丘大戒序 释道安 译文 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佛法...
源流 由于《出三藏记集》是一部综合性的经录,包...
解说 本书选译了三十一篇序文,其中一篇是僧佑的...
附录 《出三藏记集》总目录 卷第一 〈出三藏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