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网 > 寺院 > 山西寺院 > 正文内容

山西平遥镇国寺

山西寺院  时间:2022-01-01   作者: juewu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北郝洞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东北方向15公里,原名京城寺,创建于五 代时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京城寺的寺名,到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被“镇国寺”所取代。该寺大殿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 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在佛殿内梁架上留下许多题记墨迹及寺中现存的碑刻,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明、清时,寺院倾颓,清代嘉庆二 十年(公元1815年),才重修万佛殿,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精美、壮丽。不仅具有佛教的特征,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 的特色。是中华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该寺院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可知,元明利用隙地,前筑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 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厢房,观音、地藏二殿,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东西两廊。为了有利于僧人修行,所以把寺院修建到了山上或一些偏僻的地方。一般的佛 教寺院建筑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设有山门,而一般山门都有三个门,中间一个大门,常盖成殿堂形式,两旁各配有一个小门,因此又称之为“三门”,是为了象征三 解脱门之意,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中认为入三解脱门,即可得到解脱,寺院的山门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处,三门并立,显示出佛门的神圣,这里两边小门 上所题的词也显示出了这一点,分别为“崇虚”“垂幽”,佛教中指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无即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之意,“幽”则幽静、幽 闭,一方面意为幽幽的环境,但更为幽静的学佛的诚心。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分为前后两座寺院,总面积为10892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建筑。前院,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以及三灵侯、财福神、二郎、土地各殿堂。后院,有罗汉殿、阎王殿等殿堂。

天王殿,处于寺院最前端,殿内塑有四尊天王像,个个神态威武,容颜饱满。天王殿,殿顶为单檐悬山式,是元代建筑。天王殿两侧,钟鼓楼左右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为平遥县境内的古稀之物。

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 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院建筑中颇为罕见。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现存五代时 唯一的木构建筑。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

从寺内碑文中可知,元、明两代利用隙地,前创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廊房、观音,地藏二 殿。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又创建舞榭于山门外(已毁),并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建厢房六间。嘉庆二十年(公元 1815年)重修时,对万佛殿再度修葺。

平遥镇国寺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 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院建筑中颇为罕见。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 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